1. 麻薯网 > 运营技巧

亚马逊与特朗普的恩怨,其实就是虚拟买办与实体经济的纷争

  文章摘自公众号《章哥说买房》


  朋友是做电商的,但他恨透了电商了。当然,他恨的是直播带货的那些主播,他这边的没做起来,导致销售额下降了至少一半了,利润更是下降超过一半。


  前些日子看他的朋友圈儿都是诅咒新冠,盼望疫情快点儿过去。但这几天他也说了心里话,承认业务量下降跟疫情的关系不是很大,主要还是销售模式落伍了,但自己又无力改变。


  其实他也折腾好几回直播了,无论是自己组织团队还是跟专业公司合作,的效果都不太好。甚至他自己都亲自上过场,效果还不错,直播间里全是自己的员工,大家一块儿看老板出洋相,场面尴尬之极。


  去年他想找投资人,我还给介绍了俩呢,效果又是不错,连一个愿意见面的都没有。最后只好我们俩吃顿饭,又挺尴尬,都不知道谁该请谁?从帮忙来讲是他应该请我,但我实在是啥忙都没帮上,蹭饭都不好意思,反倒有一种请客道歉的感觉。


  都想请客又都不想掏钱,那就互相怼吧。他怼我是帮着开发商坑老百姓钱的,助纣为虐,生生的逼死了不知道多少实体产业。我怼他是买办,自身不创造任何价值只是倒卖商品挣差价。


  怼着怼着忽然有个感觉,这不就是前两年特朗普和亚马逊的互骂模式吗?都不是什么好东西,互相比烂而已。


  特朗普就是开发商,还是祖传的开发商,从他爹那辈儿就是什么房子都盖,住宅坑百姓,商业坑企业,赚了大钱。到了懂王这代自然就更发扬光大了,一边吃房租一边继续加大开发,发大财吃喝玩乐的还当上了美国总统,这简直太tm励志了,典型的美国梦,开发商的终极目标。


  但这搁在中国都无法想象,开发商就算再有钱,顶多也就是到人大政协或各种协会里挂个衔儿,谁能想象能成实权领导人吗?甭说总统了,当个村长都得让人怀疑中饱私囊。


QQ截图20220920161230.png

  亚马逊这就更牛了,全世界最牛电商,是真正创造了模式的那种。虽然总体模式算不上创新,但是利用新的互联网思维和工具,绝对让他们几乎垄断了市场。


  在特朗普上任之前就在怼亚马逊,几次公开的宣称自己只要竞选成功,亚马逊就麻烦大了。亚马逊是支持希拉里的,自然也对特朗普冷嘲热讽。这会儿可以说是立场不同,站在不同的竞选阵营,互相骂是正常的。


  但是,没想到特朗普上任之后真的对亚马逊开始了折腾,这就很有点儿意思了。按常理来说,玩政治的是无所谓私人恩怨的,根本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那从博弈论角度来说,特朗普上任之后的最佳策略就是尽释前嫌,拉拢亚马逊这种大财团才对,犯得上为了之前的恩怨而报复吗?


  如果说特朗普不是单纯的为了私人恩怨,那就很有点儿意思了。看看他抨击亚马逊的,都是什么不交税和整垮了美国制造业什么的,符合事实也就理直气壮,确实是这种虚拟经济“买办公司”干出来的好事儿,强项。


  买办其实就是中间商,本来没有贬义,就是个中性词,和中介、代理、分销商什么的没区别。只不过后来买办成了专门帮着外国货抢占本国市场的代名词,所以也就成贬义了。像蒋介石就是靠大买办们的支持才上的台,也就和欧美等外国势力结成了同盟,成了典型的买办政府,帮着外国人赚自己国家的钱,简单说就是里通外国,吃里扒外。


  那亚马逊到底是不是买办公司?当然是了,而且是登峰造极的大买办。商人是牟利的,资本是嗜血的,在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,只是生产地和销售地而已。他们为什么要替外国商品卖货?很简单,或是价格便宜,或是国内无法生产,总之就是利润高,能让买办赚到更多的钱,同时也让外国厂商赚到了钱。


  中国最早那些科技企业就基本都是买办起家,不光是联想,华为中兴也都是买办。但这是因为没办法,当时中国根本生产不了那些产品,而市场又需要,所以只好采购外国的。那这些中间商自然要想方设法的赚差价了,要不然别人也会赚走。


  但是,后来很多买办就转型了,自己研发产品,不再帮外国产品赚中国的钱了。甚至是走出国门,找外国买办去赚外国人的钱,华为就是典型,联想在这方面也不差,只是这两年名声不好而已。


  那华为等公司为什么能发展起来?其实从某些方面也要感谢这些外国货,就因为他们的利润高,所以才刺激中国人自主研发。像华为,最早代理的交换机都动辄十几万一台,其实成本很低,后来华为自己生产把价格降到了几万,那都是动辄多半的利润。


  那也就是说,买办虽然帮着外国货赚了大钱,但在外国货价格和利润过高的时候,也刺激了本国之内的研发生产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益的,只是丧失了短期的一些利益而已。


  这种高利润的定价方法叫“撇脂定价法”,也就是溢价高,厂家商家要把厚厚的肥油都赚走,榨干吃净,苹果用的就是这种方法。


  但亚马逊不同,他使用的是“渗透定价法”,也就是主动降低利润,低到让竞争对手都无法进入,根本赚不到钱为止,这样自己就牢牢的控制了市场,甚至能做到垄断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都是这种定价法,主动放弃高利润,也就让潜在对手放弃了参与竞争的想法。


  试想,如果当年那些外国科技产品也采用渗透定价法会怎样?从短期看是让中国人占了便宜,用低价买到了先进产品,节约了发展的成本。但从长期来看,这将完全扼杀中国人赶超外国货的动力,因为无利可图,那也就永远发展不起来了。


  亚马逊的定价方法有多凶狠?当然是渗透到不能再渗透的地步了,他们疯狂的主动降低成本,然后也严格控制利润,宁可自己少赚钱,也要阻挡其他竞争对手出现。


  那在这种情况下,最好的采购地就是国外,比如中国和东南亚等地就能提供最廉价的合格产品。销售地自然是美国国内了,消费力强,能吃下这些商品。而就因为亚马逊的价格低,所以导致美国其他的生产商和零售商都活不下去了,没有利润,市场被亚马逊所霸占。


  这不光是亚马逊,沃尔玛等商业模式也是这样,不断的降低价格,让对手无路可走。这种模式对买办商人自己很有利,对于外国厂商也有利,只是对本国企业来说太不友好了,生存空间都不复存在。


  特朗普之所以怒怼亚马逊就是因为这个,这是路线之争。谁都知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石,而如果要想让制造业回归就必须让商品买得出去,厂家才能有利润,也就愿意办厂子。亚马逊等企业把国内厂商的利润完全弄没了,干多少赔多少,那还搞个屁的回归啊,不跟着逃亡跑路就不错了。


  所以如果是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上,那特朗普怒怼亚马逊简直是太对了,几乎是为民除害,打垮这些买办资产阶级才最好呢,把机会夺回到本国厂家的手中。


  但是,如果再把维度扩大,那特朗普这些举动是否有意义还真说不好了。因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人类社会永远的追求,总不能说为了保护马车而不让生产汽车,保护火车而不让发展飞机吧?那人类也就不进步了,被锁死在低级水平上内卷,直到同归于尽。


  但这也说不好,因为毕竟世界大同是理想,而现实是非常残酷的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菲律宾的菲佣,工资才要两三千块钱,却有着中国本地保姆所不具备的职业素质,仅仅一个英语交流就让中国保姆们没法学。那如果放开市场,菲佣必定抢走中国的份额,那就有大批的本土保姆没活儿干,挣不到钱就无法养家,那这社会稳定从何谈起呢?


  所以,任何一个国家,在本国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之前的时候,必须严格限制这些渗透定价的商家来抢饭碗,一旦被抢走就回不来了。


  表面上看,虽然有部分人失业,但从整体社会来说是享受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啊。但这不对,如果全盘放开,那钱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,本国的产业完全发展不起来。那一旦有点儿灾难发生,国内的经济就有崩溃的风险。就算是没有灾难,仅仅是小刀拉肉,最终也能让本国被锁死在低级阶段,也就没钱消费了。恶性循环,很快就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灾难,跟沦为殖民地差不多,反正都是被掠夺。


  因此,亚马逊、沃尔玛这种企业,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是降低了全球的成本。但从微观上来说,沉重打击了国内的制造业和商业,干了阶级敌人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,起到了很坏的作用。这才受到特朗普的怒怼,因为特朗普毕竟是总统,是站在美国经济的大角度上来考虑国家发展问题的。


  但这是美国的事儿,或者说是买办惹的事儿,我们控制电商不卖外国货不就得了,这样就不影响实体产业了。


  也未必,中国前些日子为什么批评社区电商什么的啊?表面上看这些电商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价格,但这必定要让大量的夫妻店社区店倒闭,这可以说对长期的经济有利,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。但实际上没什么太大帮助,这些人所谓的释放就是失业,再也找不到赚钱的门路,只能是给政府添麻烦增加压力。


  也就是说,在任何一个时期,社会财富是恒定的。产业制造业创造财富,商家只是调配和分配财富,并不创造。那如果是一家或几家独大,赚走了大部分利润,且不谈两极分化,那也必定让很多人无钱可赚。


  劳动力无钱可赚之后会怎么办?成为“流民”呗,到处打油飞的惹事儿,至少也是动不动的就吐槽骂大街,一旦社会出现动荡,那这些人就是严重的不安定因素。都知道大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,但李自成的兵都是哪儿来的?无业游民呗,天灾人祸的种地不赚钱,只好跟着闯王造他娘的反了。


  所以,历朝历代最怕的就是土地兼并,那必定产生大量流民。而现代各国政府都最注重就业率,同样是要防范无业流民惹事儿。


  以开头说的我这朋友,他就属于既抢了市场又被抢了市场的。当年他开办了网上店铺,十多个人实现了线下上百员工人的销量,赚了不少钱。那线下的百十人咋办?有辙想去没辙死去呗,没什么好办法,自生自灭,这其中就必定产生了无业流民。


  而现在呢,直播带货出现了,还非常的发达。大主播动不动的一场就能几千万上亿的销售,那就必定抢走了其他电商的销售额。反正消费者兜里就这么多钱,在这买完了就不会去其他店铺消费了。那一个网红赚了十亿,背后就是几十或成百的电商人员失业。


  这种就是内卷,没有增量,只争夺存量。蛋糕就这么大,最开始上百人分着吃,后来十多个人吃,最后一家通吃。说得好听是释放劳动力,也就是产生了人口红利。但红利是要有前提的,就是劳动力得能承担更高一级的工作,否则就不是红利,而是包袱。


  当年农民进城都是红利,因为他们能轻易上手工厂和其他简单产业的工作。而现在再让他们升级还行吗,能去互联网公司写代码吗,能去精密仪器上操控机床吗?都没戏,他们只能去继续找简单工种,那这就没红利了,只是内卷。


  写了半天跑题了,本来我是想为开发商辩护的。因为开发商肯定不是买办,没法进口外国的房子种在中国卖,也就无法替外国人赚中国的钱。至少大数儿的土地和基础建材是没戏的,顶多是些配件而已,最大不过是电梯。


  相反,最早的开发商还都是从赚外国人的钱起家的,这就是销售“外销房”时代开始的。所谓外销房是卖给外国人的,是要用美元计价的,赚取外汇。当时内销房卖给中国人,便宜,有管制价格。而外销房无所谓,想卖多少钱都行,越贵越好,反正都是赚的美元。这就像当年的景区门票,中国人五毛,外国人八块还得要外汇券儿,这就是内外销的区别。


  但写着写着好像跟开发商无关了,都是买办和网商那点事儿。这就凑合着看吧,也算是了解一些经济的常识,仅供参考而已。


本文由麻薯网用户发布,不代表麻薯网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文章地址:http://m.huodai888.com/yunying/398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